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科举文炮灰被弹幕剧透后封侯拜爵

98. 推广作物 北方有神种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科举文炮灰被弹幕剧透后封侯拜爵》98. 推广作物 北方有神种(第1/2页)

    确定高产作物真的于国于民有利后,朝廷立即调派人手成立营田水利局,预备推广早稻、西玉黍和甘薯。

    而霍霖身为通政司的副使也同时兼任营田水利局的副手,同户部侍郎一同推广高产作物。

    推广这些高产作物也需要依据大兴每个地方的土地气候来进行推广。

    于是结合了霍霖实验的数据,根据这三种作物的特点,霍霖和户部的人直接确定了早稻就先放入南方进行推广,由于早稻是引进外来的品种,在亩产上比大兴原产的品种亩产量更高,于是就先选择了常州府进行推广,由点及面。

    而耐寒的西玉黍和耐旱的甘薯就往北面和西北进行推广。

    不过由于这几种作物百姓之前皆是没有听说过,还保持着怀疑心理,为了让百姓们接纳这些作物,霍霖他们在今年并没有大幅度的强制种植,还是把这些种子集中在一府进行推广。

    在推广的同时,朝廷也在积极的在皇庄种和京城周边进行种植,培育更多的种植,以便明年早春的大面积推广。

    为了让百姓们更为接纳这三种高产作物,让他们对明年的推广做好积极的准备,通政司的作用就体现了。

    《邸报》大幅刊登霍霖因高产作物的出现封爵的消息,十几年来第一个封爵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当初那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二十几岁就因发现高产作物而封爵,这作物得多高产啊,吸引住了地方官员和会关注《邸报》的文人们的视线,让他们也对想要提高本府产量产生兴趣,于是随着《邸报》一起发行的就是霍霖记录下来的《高产录》里面集齐了霍霖和庄丁们积累的种植作物的经验,想要与霍霖一样因种粮而封爵吗?那就学起来吧!

    用弹幕的话就是

    [这就是名人效应啊,前有广泛传播的戏曲把霍霖六元及第状元郎美名传遍大兴,后就有年轻的六元及第状元郎因为发现高产作物而封爵的消息,激发识字群体对于种粮的积极性。]

    这样就完了吗?当然没有,会看到《邸报》的终归是会识字的那些人,底下的百姓们可不会关注那薄薄的一张纸,为了让百姓们也能接纳高产作物,一首首关于高产作物出现的童谣,一场场关于种植高产作物而摆脱饥饿的戏曲开始出现在民间,让天下百姓们对新出现的高产作物满含期待。

    努力是不会辜负人的,霍霖他们做的事情终归是没有辜负他们。在霍霖他们试种的这半年里南方常州府的稻谷和北方的西玉黍、甘薯的种植也陆陆续续传来好消息,皆是获得大丰收!

    虽然因为是第一次种植,而且土地条件各不相同,所产出的粮食重量各不相同,但是相比较原本那抠抠搜搜的亩产量,种植了新稻谷、西玉黍和甘薯的州府,所上报的亩产量和其他州府相比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亩产量的差别不仅仅是上报京都时百官们看到了,连民间的百姓们都传得沸沸扬扬,这传播速度的提升当然是因为霍霖所在的通政司为了让百姓们获得实时的新消息所开辟出来的一系列消息传播途径。

    北方有神种,并且真的在种植了三四个月后亩产量翻天,一亩地真的可以产出一千五百斤粮食的消息随着飞鸽飞鹰和驿站传到了各个州府的地方通政司,地方通政司再以府为中心请秀才们以百姓听得懂的方式向百姓传播这一消息,通政司甚至联合各个州府的学子们,以历事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高产作物的推广当中。

    一道道消息的传出也让京城的营田水利局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因为各个州府都在向京城请求要种植神种,一家独高产不可取啊!请求共同高产!我们也可以作为试种基地!

    坐镇营田水利局的霍霖和户部的人没想到西玉黍和甘薯在推广到地方试种的时候竟然也能够如此高产,还没有准备好就收到了来自各州府的请求了。

    于是京都这边紧急开会,终于制定出了合理的下一步策略:

    维持原计划不变,有多少种干多少事,西玉黍和甘薯的种子按照原计划平分到京城周边的州府,由他们在地方进行种植,看看效果如何,后续如果有必要就进行强制全面推行。

    农事事关国本,容不得一下子就全面铺开。

    就连选择的那些育种的州府都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朝廷事先派遣官员到那边先行考察,考察地理条件觉得合适后再进行种植。

    就拿京都最近的河北府来说,这处就是因为其土壤膏腴,甲于天下才被拿来育种的,现阶段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培育出更多的种子进行推广。

    不过地方有了,人手不够了。

    在这次的育种中,霍霖拿到消息时就发现,很多地方的育种并不顺利。

    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霍霖就庆幸当初没有被各个地方向中央申请作为试种地的喜悦冲昏头脑请求让圣上直接全面推广,因为从霍林看到的消息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朝廷缺种粮的人才。

    大兴种植经验丰富的百姓很多,但那大多数在民间,而朝廷缺的就是这种种植经验丰富的官员。

    大兴依据前朝以圣人言进行科举入仕,能在朝廷当官的大多数是通过科举进来的,即使没有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也大多数是通过祖辈恩荫或者直接买官入仕的,在大兴现在还是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环境下,通过科举入仕的学子们绝无种植经验可言。

    不仅仅上层的官员缺少种植经验,就连地方官或者小吏们的种植经验也是不多,毕竟经验这种东西还是多以时间的积累为主,但现阶段的育种乃至于后面的全方位推行种植高产作物还是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

    霍霖看到折子里育种田的西玉黍被即使看着册子种植也种不清楚的糊涂小吏毁掉的消息就觉得无奈。

    他思考着历朝历代对这种现象的解决方式,发现历朝历代的农事本就一般,对这方面还真没有什么解决,毕竟之前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育种推广,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

    霍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打破以往的思想,比如

    【其实这里可以增加些小官职,比如选择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做官啊!】

    霍霖嘴角轻勾,他就知道自己的弹幕和自己的想法一样。

    霍霖打开奏折提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农为国家之根本,以农事取官有何不可。

    第二日霍霖把自己的奏折上呈,就等自己皇帝岳父的意见了。

    霍霖的皇帝岳父确实不会辜负霍霖的期待,他看到那一堆分类放好的奏折里竟然放着一份来自霍霖的折子后就感兴趣了,要知道霍霖从入仕到现在还从来不上无用的折子,他的每一个想法都让皇帝充满惊喜,很多时候都能够给大兴带来新的变化。

    皇帝打开霍霖的奏折,一眼望去就是霍霖齐整宛如印刷体一般的馆阁体字,接下去就是霍霖所讲的事情。

    圣上双眼微眯,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八品农官。”

    是的霍霖所上呈的折子正是同圣上讨论关于以农取官的可行性,他在折子中提到,建议各州、县每年都推举一位终身耕地、种植经验丰富,并且勤劳朴实的农民,县可以直接授予其小吏之职,统一推举到洲则可以授予其八品农官之职位,以农管农。

    这还不止,这八品农官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然后由通政司书写成册给到各州县进行推广,让百姓们都习得丰富的种植经验,进一步提高亩产量。

    圣上思考霍霖的想法,觉得确实可行,身为皇帝的他虽说是做高堂,但是他对于农事并不是一窍不通,甚至因为需要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