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61. 第六十一章 。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61. 第六十一章 。(第1/2页)

    是否拉人下水,勇攀化学高山?

    朱柏稍稍挣扎片刻,就很有良心地报出了四个人的名字。

    一个是二十弟朱松,年仅十三岁,但已经显露出好学机敏的天赋。另三人是此前他就藩荆州时结识的朋友。

    作为真兄弟、好朋友就不能仅仅有难同当地只会一起吃喝玩乐,更要会有福同享。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无所事事地享乐是“难”,用尽脑力的差事是“福”。

    如今,朱柏得了父皇的青眼,被任命去研究一种棘手的新学问。

    这般苦其心志又劳其筋骨的福气岂能不请弟弟与朋友同享。大家的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当下,朱柏义正词严地说出这串推举理由。

    朱元璋与朱棣仿佛真信了老十二的鬼话,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你说得不错。”

    朱元璋没有揭穿老十二的小心思,他是在拉人一起跳入学海无涯的深坑。

    “松儿年岁不大,但正好处在能给你搭把手的好年纪。年轻,想法跳脱,不会被条条框框限制了。”

    朱元璋先同意了二十子朱松加入化学研究组。

    他不认为十三岁的孩子不可用。年岁小有小的好处,在开辟新学科时反而是优势,他们没有被四书五经束缚过深。

    至于另外三个被推举的文士,却不能立刻启用,而要经过一番严格考察。

    研究化学不免涉及军工器物,最重要的是机密不可外泄,研究者的品性与学识一样重要。

    朱柏领命后,便想立刻告退。生怕多留一刻,就会被多加一份工作。

    即便封赏到位,请恕他的觉悟还没到位,不想被无限加重工作量。

    “这里是皇宫,没有猛兽在后头追着咬你,作甚急着要离开。”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柏,还没与这个小子算算旧账。

    既然朱柏思路清晰,在此前的突袭考试中居然敢糊弄着答题!细算起来就是欺君之罪。

    儿孙都是债,装糊涂的不只朱柏一人。

    朱元璋已经不再惯着孩子们。

    除去真糊涂的那几个,别的谁也别想不劳而获,更别想悠闲度日。

    朱柏只能暂停亟待离去的脚步。

    他能说啥?难道要说朱元璋与朱棣的组合比猛兽可怕多了?

    此时,他只能找个借口自辩。

    “儿臣哪有着急逃跑,只想着早一刻开始新研究,那才能不辜负父皇的信赖。”

    “呵!”

    朱元璋怎么可能相信这类瞎话,但没多费口舌骂人,只叫朱柏留下来听一听。

    这会转而去问朱棣:“年末特考的准备进行得如何了?”

    在五月上旬,随着册封新太子的诏书一起发出了圣旨,昭告天下今年秋冬开特科。

    近一个月以来,陆陆续续又放出后续条例。

    七天前,核心考官们被选来观看水镜谈小冰河,随后被要求出年末考卷试题。

    这次考核内容将为未来的科举变革做准备,修订前所未有的新考纲。

    朱元璋知道七天不足以拟定所有考题,但必要问一问工作进度。

    朱棣不是空手而来。恰恰相反,他提着一摞书册。

    其中正有数理、医药、奇物、农事等等科目的考题拟定进程报告。

    将此奏折上呈,又将两套书籍献于朱元璋。

    “上次,五弟建议务必令各府各地官员重视学习农业知识,那是积极应对小冰期来临的基础手段。第一步是加急刊印《王祯农书》。

    辅以农学家王祯本人改良的活字印刷术,是能极大提升印刷速度。

    儿臣去印书作坊实地勘察了。比起以往需要「以人寻字」,王祯改良之法能够「以字就人」,确实高效了很多。”

    朱棣指向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农书》。

    “这是以轮///盘木活字排版印刷的第一套试印本,请父皇检阅。”

    朱元璋拿起其中一册,随意翻了几页。他没有看字,而先选择去看更易懂的配图。

    当场满意地点头,这些农具的细节画得不错!

    就听朱棣说:“此书从百余年前的元贞二年开始撰写,从写书、定稿到刊印历经十七年。元朝皇庆二年发行之后,至今八十多年没有再次大规模重印。

    数十年过去,朝野对农业的认知发生了一定变化。五弟提议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修正,这次先改动了农具与农作物的配图。”

    朱元璋看了那些改动之处。

    五儿子朱橚没有直接删除王祯的原版配图,而是把改版与原版的对比图一起刊印出来。

    从旁标注有何种区别。又提及明朝疆域辽阔,各个地域合适的农具与耕种方式需因地制宜。

    如果查阅农书的人对于不同地域农具的细节差别有所心得,不妨进一步完善这幅对比图。

    “很好!老五的这番修订是在做启发式改良。”

    朱元璋很满意,朱橚将推陈出新的精神融于《王祯农书》的刊印中。

    朱棣:“按照现在的印书速度,今年年内有望给第一批重点府县官员派送农书,赶在明年春耕开始前令其阅览一二。儿臣以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立刻让官员们向民间传授农书所记,以免他们搞生搬硬套。”

    朱元璋赞同:“先命相关官吏其学习书籍,把当地实际农业情况与书中理论的相同与相异处都撰写出来,作为年度官员考评的标准之一。”

    至于谁有丰富的农业知识能来做考官?

    这就要看今年年末的特考能吸纳多少天南海北的实操型农业人才。

    一个人不能懂大明境内各地农事,那就组建一个部门,农业部的成立已经在日程之上。

    朱柏没有傻站在一侧,也被朱元璋塞了一册图文并茂的农书。

    这会他明白父皇为什么让自己留下来旁听,是让他瞧一瞧做新学问该用何种态度。

    警告他别想着慢慢混日子,会对他进行定期考察,而且必要见到成果。

    哪怕是实验失败,也要把失败内容给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剔除了走错的岔路,才能走向正道坦途。

    今日,朱棣不只带来了《王祯农书》,还有一本《存真图》。

    瞧这封皮字迹是朱高炽写的。

    朱棣表示他家胖长子在离开京城后的临别赠礼。

    宅家最快乐的朱高炽,不得不与几位皇孙一起被迫赶鸭子上架,组成微服考察团深入民间。

    朱棣当然要就考察内容给出范围,再三询问朱高炽是否明白了,小胖子表示懂了。

    四天前,考察团出发。

    昨天宵禁之前,一个侍卫折返京城,将朱高炽亲笔誊抄的《存真图》送到太子府。

    随书附言:

    爹,请安心。儿子知道考察哪些内容,这不就立刻举个例子,把相关代表性书籍给送来。

    原本想在离开京城前将此书献出,但考察团是被催促着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给撵出京城,走得太过匆忙导致忘了送出一些赠礼。

    朱棣简述此书来历,“昨夜,儿臣迅速浏览了一番,《存真图》此书倒是有趣。高炽收集了好几篇残卷,将它复原成完整的一本。”

    朱柏侧目向望去,想瞅一瞅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哇叽文学网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