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57. 第五十七章 。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57. 第五十七章 。(第1/2页)

    水镜:

    【说到这里,浅谈古代化学也将画上句号,那就让我们以一种物质来收尾。标题既然是《砸开炼丹炉》,岂能看不到其中的常客「硝石」。

    当把古代与硝石放到一起,它会让你想起什么?

    或许,想起硝酸钾溶于水后吸收大量热量的属性,从而记起了古代以硝石制冰。

    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另一作用,鼎鼎有名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哪怕已经忘了「2kno3+s+3c=k2s+n2↑+32↑」,多多少少也会记得制作它所需的木炭、硝石与硫磺。】

    火///药是哪一种药?

    是顾名思义,能让东西烧起来的至阳之药吗?

    水镜前,嬴政嗖一下竖起耳朵。

    他看不懂歪歪扭扭的番邦文字分别表示哪些化学元素,但是直觉在不断警报。

    警报!警报!前方有高危物品出现。

    嬴政一路走来几度在生死边缘徘徊,对危险的判断自有一套感知,敏锐感觉咕咕这次要讲一种很厉害的东西。

    咕咕视频里出现过不少厉害的大场面,比如说考古学定义bp一词时放出过核爆镜头,但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距离秦朝尚有两千多年。

    他确实被震撼到瞠目结舌,但终究缺乏了一种真实感。

    超强核武器对秦人而言比仙器更遥不可及,很难有明天就会遇上的紧迫感。

    今天情况却不同。

    “火///药”给他的感觉,是距离很近的危险,仿佛触手可及。

    嬴政全神贯注看水镜,一字不漏地听着。

    水镜:【火///药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目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大多数人认可的是“隋唐说”。

    因为在唐朝的典籍中有了明确的相关记载。比如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记录了“伏火硫黄法”。

    不过,亦有“东晋说“的认同者。

    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录了”服雄黄法”,本意是为提取砒///霜,把雄黄、硝石、猪大肠(玄胴肠)等放在一起以火炼制。

    硫磺:硫

    雄黄:四硫化四砷

    在没有硫磺的情况下,亦可用雄黄代替,它也含有炼制火///药的硫元素。

    因此,葛洪把雄黄与硝石放在一个坩埚里,一旦比例出错就会发生爆炸。

    东晋甚至更早的时候,葛洪或别的方士可能已经误打误撞地搞出了爆炸配方。】

    画面切入了一段炸炉特效视频,是将炼丹房的屋顶都给炸飞了。

    嬴政见状捏紧笔杆。

    这就是火///药的威力吗?!如果炸的不是屋顶而是城墙呢?

    硝石、雄黄、炭,这些都是大秦能够接触到的原材料。

    由此炼制出的爆/炸/物,对于大秦而言虽不能说是唾手可得,努力一番却能研发出来。

    果然,朕的直觉没有出错!

    这叫人既喜又惊。一种新武器的出现固然对己方有好处,但不能保障不被敌方运用。

    嬴政蹙眉紧盯水镜,希望咕咕能说得详细些。

    【说回硝石的使用。春秋时期范蠡的《范子计然》中说“消石,出陇道。”

    硝石,最初记载为“消石”,是作为一种药物。

    方士们以医药角度入手,开始不断研究它的妙用。

    初时,硝石(硝酸钾kno3)容易与另一种物质「芒硝」(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混淆。

    两者长得有些相似,自先秦到南北朝不乏将其错认的情况,导致那个时间段内的古籍记载混乱。

    如何鉴别硝石?

    南北朝,陶弘景提出一套方法,用火烧去观察火焰的颜色。出现紫色火焰,说明是真硝石。2

    如今,我们称它为「焰色鉴定法」,而知道钾元素燃烧出现紫色火焰。

    陶弘景提出的方法虽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困难。

    天然开采到的硝石难免含有杂质,比如含有钠元素,这就让火焰会发出黄色光芒遮盖了紫光。

    随着方士们不断地炼丹研究,唐朝时期发现了硝石与芒硝的一大区别。前者有助燃性,后者却是加热出水,待水蒸发殆尽就只剩白色粉末。

    这下能更好鉴定硝石了。

    不难看出在几百年的实验中,硝石成了丹炉内常用药,称其为“阴君”。炼丹术不断发展之际,硫磺占据了“阳侯”地位。

    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炼丹,难免会发生炸炉现象。

    终是有一日,从出错的炸炉配方变为了专为爆炸而炼制的火///药。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火///药的威力,它在一开始更多被用作可燃物,而不是爆/炸/物。

    即便早就有了炸炉事件,唐朝也有了火///药配方,但直到宋朝初年,其使用仍旧在初级阶段。

    自从宋仁宗设立广备攻城作,其中有专门研制火///药的部门。自此火///药的研发速度加快,被逐渐广泛运用到军事战争中。

    为什么宋朝之前的火///药威力不够大?

    到不了想象中扔一包火///药就顷刻炸毁一片城墙的效果?

    一方面是配方比例问题,它在不断摸索中被改进,形成我们知道的一硫二硝三木炭。

    即便有此配比,仍旧远远不够。

    理论上的完美比例配方,在实际操作中颇有难度。

    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原材料提纯。

    天然矿物含有大量的杂质,如何提取出其中有效成分?

    比如硝石中含有镁盐,镁盐容易吸收水分。一旦含有这种成分,火///药就会受潮无法引燃。

    另外,冶炼金属的技术提升了吗?

    用什么器物来装火///药?又用什么装置远程发射?如何有效引燃?

    实战中,如何确保火器的运输不危害己方安全?

    火///药打击敌方时的精准度如何?是否能够大规模用于作战取代冷兵器?

    有没有训练有素的专业火器营队伍?帝王与朝臣对于使用火///药作战的态度如何?

    以上种种,不是凭一则化学方程式能解决的。

    在量变未引起质变之前,宋朝纵使研发了“震天雷”、“霹雳炮”等等武器,依旧败给了蒙古铁骑。】

    嬴政叫了暂停,把镜面上的一连串问题抄录下来。

    随着一笔笔的记录,被火///药勾起的激荡心绪又很快恢复平静。

    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但是否将其引入秦朝军队作战尚且有待考量。现阶段即便研制出了火///药,它也只适合奇袭,至于成规模的使用是为时尚早。

    饭要一口一口吃。

    朕想得明白。如今的大秦不能继续做战争机器,更需要休养生息,而提升军备需一步步来。

    水镜:

    【当炼丹师研制出了火///药,宋元之际,或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或是通过蒙古西征,它被传入了欧洲。

    欧洲诸国渐渐认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威力。

    从中世纪起,自然环境中可获取的硝石矿物成了每个国家的宝贵资源。

    当时,诞生了「制硝者」这个职业,他们会发掘生产硝石去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哇叽文学网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