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44. 我的皇后堂妹 武举×病逝×檄英王鸡……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我的皇帝堂妹》44. 我的皇后堂妹 武举×病逝×檄英王鸡……(第1/3页)

    李显兄弟子在庄园里乐不思蜀,每天上半天课,剩下的时间跟着武婧儿不是做实验就是干农活。

    冬日的第一场雪后,武婧儿带着这两兄弟回到了皇宫。

    武媚娘是目送两个白嫩嫩的儿子出门,但回来的这两个是谁?

    又黑又壮,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

    “阿娘,我想你了,你想不想我?”李显扑上去抱住武媚娘的大腿。

    “阿娘,我回来了。”李旭轮抱住另外一条大腿。

    武媚娘的手分别搭在两个儿子头上,语气温和道:“快去见过你阿耶。你阿耶这些天一直在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呢。”

    “嗯嗯。我和旭轮给阿娘做了柿饼,阿娘一定要记得吃啊。”说完,李显和李旭轮手拉手跑去找李治。

    武媚娘见儿子这么贴心,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意,转头对武婧儿道:“你惯会教导孩子,显儿和旭轮被你教得很好。”

    武婧儿连连摆手,告饶道:“他们两个是李唐的王爷,我就怕自己学识不深误了他们。”

    武媚娘不在意道:“我不求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只要不惹事就行。”

    两姐妹说了一会儿话。太子婚期将近,宫中忙碌起来。武婧儿见时不时有人来向武媚娘禀告事情,没有多留就告辞离去。

    太子的婚事定在正月二十六,婚礼浩大,场面恢宏。武婧儿见了这对璧人,男的俊秀清雅,女的秀丽绝伦,佳偶天成。

    不管未来如何,这对小夫妻眉眼相视之间,流转着绵绵的情意,让人感慨年轻真好。

    杨妙音性格温顺,对武媚娘极为恭谨,晨昏定省,日日不落。饶是武媚娘这么高要求的人对她也时有称赞,说是有大家风范。

    太子李弘体弱多病,自从杨妙音嫁进来后,细心照顾太子,又将后院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她又友爱弟妹。宫中上下无不交口称赞太子妃贤惠之名。

    武婧儿私下里和云川感叹道:“太子妃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云川笑道:“世家大族娘子学得就是人际交往的功夫,你当做了不起,说不定人家习以为常。”武婧儿听了深以为然。

    武媚娘当初是以太子婚事为由让武婧儿留在长安。如今太子已成婚,武婧儿就想回到苏州,她身上还带着江南道织造使的差事呢。

    “你呀就是劳碌的命。”武婧儿过来辞别,武媚娘数落她道。

    武婧儿讪讪一笑,突然想起一事,转移了话题:“太子成亲之时,梦年捎来一封家书,说茶叶、棉布和白糖在吐谷浑卖得好。弘化公主和可汗想在边境建一个榷场,想必过不多久就会上折子说这事。”

    武媚娘微微沉吟,道:“我等他们上折子再说,我记得弘化公主的二子该娶亲了。织造局的棉布能供应上吗?”

    武婧儿摇摇头道:“不一定,需求量太大,织造局产量太小一时半刻供应不上。不过江南家家纺纱织布,若有商人去收,我觉得倒是能供应上。”

    武媚娘颔首:“你回苏州后,根据当地的情况,把织造局未来的发展计划和产能给我拟一份折子上来。写了就要给我落实,不许弄虚作假。”

    武婧儿保证:“没问题,我从不说大话。”

    武媚娘对武婧儿的人品还是很信任的,想了想道:“你想要什么援助?”

    武婧儿眼睛一亮,迫不及待道:“娘娘能给我一个学识高深的人吗?织造局的丫头小子每天就学些《兔园册》《千字文》,不懂诗书。娘娘若是有这样的人,就给我几个。”

    武媚娘笑道:“行吧,我都怀疑你要办书院,教小孩考状元了。”

    武婧儿听到“状元”二字,脑子灵光一闪,她猛拍自己的额头,叫道:“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武媚娘看她一脸怪相,问道:“什么事情能让你这样懊悔?”

    “武状元!武举!”武婧儿脱口而出。

    “武举?”武媚娘重复道。

    这武举是武媚娘首创,直到光绪末年才废除。武举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再造李唐的郭子仪。

    武婧儿一脸郑重,看着武媚娘说道:“大唐边地和周围胡族聚居,这些部落民风彪悍,不易教化,慑于大唐国威方臣服,叛服无常。为边境安宁,这需要我大唐不仅有强盛的国力,还需要有杰出的将领。”

    武媚娘道:“你的意思像考核学子一样去考核武人,为国家选拔将领。这个主意好,名将的儿子不一定是名将。国家太平久了,武将会越来越少。”

    武媚娘一边说一边点头,脸上露出兴奋的之情:“这事需要从长计议,你提的这个主意好。大唐需要源源不断的将领,才能威震四方。”

    武婧儿见武媚娘记在心里,将自己脑海中关于武举的事情都挖了出来:“咱们大唐不仅要有选拔人才的武举,还要有培养人才的武学,又要有武举子上升的路径……”

    武媚娘见武婧儿掰着手指头说出要点,笑道:“你既然这么熟悉,不如你来拟一个奏章。”

    武婧儿连忙拒绝,她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自己来拟折子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贻笑大方是小,危害国家是大。

    “术业有专攻。娘娘让我拟织造局的折子我绝不推辞,这事我能干。但让我拟武举的章程,那还是算了。”武婧儿忙不迭地摆手推辞。

    “你挺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武媚娘笑着摇头道:“行吧,这事记你一功。”

    武婧儿走后,武媚娘将举办武举的事情和李治说了,李治欣然同意。

    李唐一族武德充沛,李渊、李世民、平阳昭公主、李孝恭都是文武兼备的将领,特是李世民,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安天下。大唐是文武并重。

    李治正要派人去拟折子,武媚娘阻止了他,道:“现在朝中的名将都在外面,陛下去找谁出章程?莫要找来外行人,误人误国。”

    李治回过神来,笑道:“是了,英国公带着一群将领出征高丽,苏定方在吐谷浑。现在朝中无大将,也不好因此事烦扰他们,等英国公他们回来再做打算。”

    武婧儿从宫中回来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前往苏州。

    和武婧儿一起上路的还有一位武媚娘送来的老夫子,头发花白,不知是何来历,只晓得人叫钱年,在宫中教习宫女内监。

    钱年这人一路上看武婧儿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冷哼了一路。

    武婧儿和云川咬耳朵说这人肯定有得了风寒鼻塞,所以才哼哼,才不是因为被派到江南干活而心不平。

    烟花三月,绿草如茵,乱花迷人,垂柳婀娜,江南风景美不胜收。

    武婧儿归来发现,织造局又扩建了,现在织工达到了八千,织机有五千多张。

    王迦陵设宴为武婧儿接风洗尘。武婧儿发现王迦陵变了,语速快了许多,如珠落玉盘,往日优雅从容的贵妇变得风风火火。

    “迦陵,你瞧着比之前年轻了,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武婧儿看着王迦陵光彩夺目的脸面打趣道。

    王迦陵用手指着武婧儿笑骂道:“我还没说你一走了之将事情丢给我,如今还问我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我现在忙得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我明天给你包个大红包。”武婧儿起身给王迦陵斟酒。

    王迦陵笑纳了武婧儿的殷勤,吃完摇头:“还是不了。我听说你倒贴钱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