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20、我的皇后堂妹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我的皇帝堂妹》20、我的皇后堂妹(第1/2页)

    她想去占城,拿到占城稻!

    这个念头缠入武婧儿的心脏,鼓动她继续前行。但是她要为跟随自己的人负责,只能将这个念头狠狠扯下,遗憾地离开驩州。

    在路过交州时,武婧儿偶然听到交州港船只如梭。她一拍额头,意识到陆路不通,但海路可以呀。

    从交州港出发,乘船渡海前往占城。

    但是她在交州人生地不熟,坐船渡海怕遇到意外。

    在寻求交州都督柴哲威帮助和自己莽中,武婧儿果断选择寻求帮助。

    武婧儿对平阳昭公主极为敬佩,因此看柴哲威也添了几分滤镜。但实际上,人家柴哲威比武婧儿大了十岁!

    武婧儿派人往交州都督府递上自己的名帖,心急火燎地等待回信。

    然而信是回来了,但人家说他不认识什么永丰公主。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武婧儿平息下来,拿着公主金印,直接去了交州都督府,将印信嫁给门房,道:“烦请转告柴都督,平阳昭公主之子岂不识大唐公主之印。”

    门房恭敬地接过公主金印,小步快走进了府衙。

    柴哲威听了这话,眉头一挑,他确实认识公主金印,这也确实是大唐公主的印信。

    大唐公主要么是皇帝血脉,如他母亲平阳公主,要么有和亲之功,如文成公主。

    这皇后的姐姐竟然也能封公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还是什么永丰公主,封号怪里怪气。

    柴哲威叹了一口气,让人把这什么永丰公主请进来。

    他老了,当今皇位之上坐着的是表弟,而不是亲舅舅。坐罪被贬交州已经消磨了曾经作为公主之子兼谯国公的锐气。

    武婧儿进了府衙,来到一间客厅,看见一位精神矍铄黝黑干瘦的老头。

    “交州都督柴哲威见过永丰公主。”柴哲威道。

    武婧儿避开,向他行礼道:“见过都督。”

    柴哲威的神色稍缓,请武婧儿上座。两人没什么交情,寒暄了几句,武婧儿便说明自己的来意。

    柴哲威眼睛顿时亮起来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武婧儿点点头,柴哲威懊恼道:“我怎么没发现呢?”回过神来,他道:“我派人去占城取稻种,要多少有多少。”

    武婧儿坚定道:“我要去占城。”

    柴哲威顿了下,道:“随你。”

    武婧儿行礼道:“多谢柴都督。”

    柴哲威冷哼一声,道:“我不是为你,是为了大唐。你回旅馆等通知,海上风高浪急,不是你这等女子所能想象的,反悔要趁早。”

    武婧儿笑道:“战场险恶,平阳昭公主亦能南征北战,威名远扬。”柴哲威哼了声,端茶送客。

    武婧儿心情极好地出了府衙,回到旅馆,准备出海的行礼。

    两日后,都督府来人,说已经找到愿意带他们出海的船商,但有个要求。

    武婧儿见了船主一问,才知道人家听说是歙州来的商队,要和他们做茶叶生意。

    武婧儿制茶推广茶叶的最初目的是和草原交易,但是发展海外贸易赚外汇也不错嘛。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货品三巨头,丝绸、茶叶和瓷器。

    胡大器和陈孝宽听了,也答应了,卖谁不是卖,只要给得起价。

    两方相谈甚欢,武婧儿雇下船只,约定明日出海。

    柴哲威在港口目送三只船启航,嘴角弯起。

    这世间仍然有人记得他阿娘的功劳。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1

    海波浩渺,众人登船离岸。

    苏怀上岸之前,买了不少止晕止吐的药材,船上有人晕了,一碗药灌下去,一个时辰后立马活蹦乱跳。

    商船上的人啧啧称奇,船主花大价钱从苏怀手里买了药方,苏怀大赚一笔。

    十多天后,船队到了占城。武婧儿打起精神随船主上岸购买稻种,走了许多家,又暗查了当地水稻的生长状况,确认这确实是早熟耐旱生长期的稻种。

    于是,她以茶园新茶做抵押,借了船主的钱,买下一万斤水稻。

    买完水稻,船只返航,向广州港飞驰而去。

    广州、泉州、越州、歙州、明州是武婧儿选中的稻种试种基地。

    船只到达广州港后,武婧儿拿着自己的名帖去见广州都督。广州都督名邢思孝,河间人。

    广州处在岭南道的要地,所任都督者要么是宿将,要么是朝廷能臣,能力不足者早就被掀翻了。

    邢思孝接到帖子后,先是怀疑这帖子的真假,但一想到永丰公主曾在翕州制茶,她出现在广州也不是什么意外吧。

    想通之后,他整理好衣冠,带着众人出门迎接。

    “下官见过永丰公主殿下。”邢思孝行礼道。

    武婧儿道:“邢都督请起。”

    邢思孝起身道:“多谢殿下,殿下里面请。”

    寒暄之后,武婧儿直接说明了来意,她想请邢思孝在各县帮忙安排田地,并召集种水稻的好手,所有一切费用由公主府出。

    邢思孝一听这不是什么大事,一口答应,就当和皇后结善缘。

    他虽不是什么阿谀奉承之辈,但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永丰公主若是试验成功,治下丰产是他的功绩。

    邢思孝想了想,在武婧儿走之前,委婉地询问了,广州之地可有制茶的地方。

    歙州原本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交税困难户,但自从祁红火了后,瞬间富裕起来。

    邢思孝悄悄算了笔帐,发现种茶比种田收益多了十几倍,而且茶树多长在山上,不占农田,简直就是白给。

    武婧儿闻言思考了下,广州这地方确实产茶,但多是绿茶、白茶、青茶。广州相比于其他州郡最大的优势,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大唐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我给你一份祁红的制作方法,你若想派茶农去歙州茶园学习也可以。但每个地方的茶叶秉性不同,红茶的制作方法不一定适合广州。”武婧儿说道。

    邢思孝闻言,心中佩服:“公主慷慨,广州上下感激不尽。”

    商议完成后,武婧儿每县分了一个农人,主持试验新稻种。跟着她的这些农人都经过培训,皆识文认字,知道如何对比、如何记录试验田。

    武婧儿对农人承诺道:“谁做得好,记录详细,有巧思,我放了谁的奴籍,并有奖赏。有一人做得好我就放一人,大家都做得好,我都放人。不想离开公主府也行,安排你们去做管事。但若发现有人弄虚作假,后果自负。”

    农人听了大喜过望,眼睛放光地盯着占城稻。

    邢思孝的动作极快,下午就来商船派人接走农人和三千斤稻种,并送来广东的瓜果特产。

    武婧儿的目光落在一截甘蔗上。云川见她盯着甘蔗瞧,笑道:“公主是不是想喝甘蔗荸荠水了?”

    公主府内夏日有一道饮子,叫甘蔗荸荠水,将甘蔗和荸荠放到水中炖煮,放凉后,用井水或冰湃过,清爽甘甜,生津解渴。

    武婧儿一拍额头,想起来唐朝这个时候还没出现白糖呢。

    中国原来的制糖技术靠晒,成品叫石蜜。贞观年间,唐太宗派人从印度学了熬煮的方子,制糖技术才有了进步。

    但是黄泥水淋脱色法尚未试验,不知能否成功,武婧儿还是没有把方子立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