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1章 番外十一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七零年代青云路》第231章 番外十一(第1/4页)

    按照双胞胎最初的设想,排污管道沿线经过的这几户人家,最好可以一起改造。

    但是他们最终只成功动员了两户,一户是齐教授家,另一户是张奶奶家。

    三家都是距离厕所比较远的,尤其是张奶奶,她的年纪跟之前住在这里的何老太太差不多。

    自打何老太太搬走后,张奶奶就落下了心病,担心自己以后会给儿女添麻烦。

    事实上,如今她独自去冬天的公共厕所就已经很费劲了。

    所以,双胞胎兄弟去她家询问意向的时候,她磕绊都没打一下,当场便爽快同意了。

    还派出在木器厂运输队当司机的儿子,帮忙联系运输材料的车辆,顺便跟着双胞胎一起去其他人家做动员工作。

    不过,另几户人家,有的距离厕所近,有的不想多花钱,有的不舍得凿了自家地砖,还有的不想在正月里动土。

    反正推拒的理由五花八门,让兄弟俩大开眼界。

    这次改造虽然是由他们牵头的,但是三家联合以后,齐教授和张奶奶的儿子便顺理成章接手了后续事宜。

    被他们认为还是孩子的双胞胎,只能跟在后面跑腿打杂,记录账目。

    院内的改造费用由各家自己负担,胡同里排污管道的铺设费用则由三家均摊。

    原本因为自家是距离最远的一户,双胞胎曾主动提议,由他们家多出一些钱。

    但是齐教授和张奶奶都没同意,坚持由三家平分。

    半个月以后,所有改造都完成的时候,结清了账目的三家人,在门口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

    项小羽试用过厕所和浴室以后,满意得不得了,赶在周末的时候,亲自做了一桌好菜,请齐教授和张奶奶两户一起来自家聚餐。

    “我们家虽然刚搬来不久,但是如今咱们这三户邻居共用了一根排污管,这根管道将咱们三户人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们顺利融入了胡同大家庭。”项小羽端起酒杯说,“我提议,为了这奇妙的缘分,咱们一起干一杯!”

    张奶奶端着小酒盅笑呵呵道:“这次还多亏了你家牵头,我才能用得上室内厕所!现在我屋里有个座便,一拉绳就能冲水,可方便了!”

    张奶奶的儿媳妇接道:“我妈早几年就念叨着安个厕所了,但是没有下水管道是大问题。之前也有人提过往公厕那边走管,结果大家都嫌麻烦,没人敢动。要不是有你们牵头办这事儿,还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呢!”

    双胞胎给自己倒上汽水,两人相互看了看,最终仍是由当哥的大娃作为代表发言。

    “走线图纸是我爸画的,不过他最近工作太忙了,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哥俩。这还是我们第一次为家里办这么大的事,如果没有齐老师、陈叔叔、光耀哥的帮忙,事情不会完成得这样顺利!”

    延安端着汽水瓶跟几个女同志碰了碰,“这段时间,我妈单位忙,我俩经常找关老师和张奶奶蹭饭,所以这次咱们三家人能用上室内厕所,是因为咱们齐心协力,都是大家的功劳!”

    兄弟俩的一番话说得大人们心里熨帖,齐教授再次提议大家举杯。

    项小羽也张罗着让客人吃菜,进入了闲聊模式。

    “小项,听说你在电视台工作?你平时都干些什么啊?”张奶奶好奇地问。

    “我是刚调职过来的,记者和主持人的工作,我都要做。”

    项小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那档栏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

    “小项的节目我看过,”齐教授说,“尤其是上一期,关于亚运会工程的报道,我看完以后很有感触。”

    关老师瞥他一眼,对众人笑道:“我家这个老齐,看完节目的第二天,就跑去亚运基金会的办公室,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了。”

    双胞胎兄弟最近一直忙着改装厕所,还没时间观看妈妈的节目。

    听说齐教授去捐款,延安忙问:“齐老师,现在亚运会的筹建资金还没凑齐嘛?我记得去年就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了,我们学校还组织过一次学生捐款呢!”

    他们兄弟俩去年捐了一百块,父母的单位也组织过捐款,对此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嗐,差得远呢!”齐教授说,“听说工程实际需要将近22-25亿,国家给拨7亿,北京自筹6.5亿,这才13亿多,剩下的一半就得靠社会筹集了。王府井那边的广告牌上,亚运倒计时的数字每天都在变,眼瞅着只有五百来天就要开幕了,还有60的体育场馆工作量没完成呢!听着就让人着急!都是没钱闹的!”

    “嗯,小项他们那期节目不是已经说了嘛,”关老师叹道,“每天需要工程款上百万。我家老齐那点工资,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是集腋成裘,涓滴成海,不能让那些唱反调的人看了笑话。”

    因为庞大的建设资金,有些人已经发出诘难了,声称既然办不起,当初就不应该申请,趁早别办。

    项小羽无所谓地笑笑:“那些说风凉话的人都是瞎嚷嚷,什么也不懂。咱们国家搞捐款是很正常的,按照国际惯例,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一方面是由政府出一部分钱,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各界的赞助和支持。咱们国家不富裕,需要的是大家的鼎力支持,而不是泼冷水。”

    双胞胎兄弟在饭桌上听大人们讨论了一晚上的北京亚运会。

    次日一早去胡同口的报摊上买了两份报纸,专门查找关于亚运会的报道。

    延安唰唰翻了半天,然后停下用胳膊肘捅了捅吉安,“大娃,你看!这个装饰布厂都快干不下去了,职工只能拿七成工资,人家厂里居然募集到一千多块呢!”

    “嗯,不少了。”吉安整理着书包,将东西装好便说,“走吧。”

    “真去呀?”延安放下报纸,戴好帽子问,“你知道地方吗?”

    “齐教授说在长安街上的石碑胡同里,咱们到那边一打听就知道了。”

    兄弟俩带好东西出门,沿着长安街边看热闹边溜达,磨磨蹭蹭一上午,总算在午饭前找到了亚运会组委会的办公地点。

    来捐款的人还挺多,大家似乎都是看到了最近的新闻才跑来的。

    兄弟俩排在队伍后面,轮到他们的时候,吉安将背包里的牛皮信封递给工作人员。

    “阿姨,我们是来给亚运捐款的!”

    接待人员非常客气,请他们在对面坐下,问清楚他们的基本信息,便将钱倒出来清点。

    这种信封他们见过不少,都是学生们一分一毛攒下来的毛票。

    然而,这次的信封却不太一样,竟然是两沓大团结!

    “两位同学,首先要感谢你们对北京亚运会的支持,”女工作人员十分客气,“但是你们带来这么多钱,家长知道吗?”

    吉安说:“家长不知道,我们是临时决定来捐款的。这一千五百块是我们自己的钱,您放心收着吧,家长不会管的。”

    “对,我们前段时间刚卖了一个小发明,这一千五百块是转让费。”延安将两沓大团结推过去说,“家长不会不同意的,我妈昨天还在家里说过要支持亚运会建设呢,您放心收着吧。”

    来捐款的都是普通市民和中小学生,学生大多只能捐几毛几块的零花钱,成年人多数像齐教授那样,捐一个月的工资。

    以双胞胎的年龄,一次性捐出一千五,绝对不是小数目了。

    工作人员将款项清点清楚以后,当场就给他们写了两张亚运捐款的荣誉证明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