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7、007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7、007(第1/2页)

    武清月:……

    她到底是不是这个福星,她不是很确定。

    但她可以确定一点,这对未来的天皇天后夫妻玩起套路来,真是一点也不给人活路。

    要不是她在这殿中并无多少存在感,也没人觉得她这个婴儿能听得懂大人言语,她大概也得觉得——

    皇帝行籍田礼,皇后行亲蚕礼,乃是绝配一对。

    但以李治所言,他竟是将其作为支开皇后和萧淑妃的理由,自己得以顺理成章地离开长安,前往万年宫去?

    那万年宫是什么地方,唐宫之中人人皆知。武清月作为后世之人也多有听闻。

    此地乃是开皇十三年由建筑大家宇文恺设计督建的隋朝避暑行宫。传至唐朝后在唐太宗的手中得以修缮扩建,继续承担起作为避暑离宫的作用。

    其彼时的名字,还叫做九成宫。

    九成便是九层,殿阙之巨已不消多言。

    永徽二年,李治将此地改名为万年宫。

    万年宫并非年年要用,就像唐太宗于贞观年间也只来过五次,但将其先作为天子行籍田礼的暂居之地,后作为避暑之用,却无人会怀疑个中调令别有用心。

    一想到王皇后此刻还满心觉得,自己若能将那亲蚕礼给举办妥当,就能在李治心中扳回一城,武清月就忍不住想给对方掬一把同情泪。

    她输得不冤枉啊……

    不过这份同情并未持续多久。

    无论是出于支持偶像的想法,还是因她此时的身份乃是武昭仪的女儿,她都天然该当站在与王皇后敌对的立场上。

    母亲和王皇后的对立,也早就已跳出了所谓情敌的范畴,而是政敌!

    政敌之间,是没什么留手可言的!

    ——————

    “我进宫来便听说,皇后殿下又想寻你的错处了?我这趟入宫的查验随身物事,可要比之前严格得多。”

    武媚娘抬眸朝着母亲看去,见方进宫来的杨氏一面逗弄着这安仁殿中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一面朝着她开口,脸上不无几分忧心之色,对于母亲此刻所想不难猜测。

    她低声回道:“阿娘不必如此担忧,籍田礼转道岐州乃是陛下指令,皇后虽有怨怒,也不敢将其明言。”

    当然了,王皇后可不只是“怨怒”而已。

    当这出“帝后各司其职”以明文下达的时候,王皇后但凡不是个傻子,就能猜到李治的用意。

    偏偏这举办亲蚕礼,乃是在安仁殿众人面前她亲口答应下来的,若是在此时突然反悔,对她来说全无半点好处。

    可一想到彼时武媚娘上前来接过小公主的时机,着实像是来挑衅的,李治的从旁安抚挑唆,则是将她直接推进坑里,这二人真是好一番默契十足的配合,王皇后心中便说不出的苦闷烦躁。

    唯独能够做的,竟只是在武媚娘的母亲入宫之时,对其明里暗里限制一番。

    这限制也没甚花样和难度可言,纯属事后闹脾气,否则杨氏也没这个心情逗弄孙儿了。

    也不知道是身体康健的底子太强,还是她早年间礼佛修心所带来的影响,今年已有七十六岁高龄的杨氏,若乍一眼从外表看去,也就只有五六十岁的模样。

    她何止是在这冬春交际之时入宫谒见脚步稳健,近来在长安城中走动,也从未有过病态疲乏之时。

    而高寿之人登门,多的是人愿意沾一沾喜气。

    故而除却弘农杨氏之名,这倒是另一个敲开门户的理由。1

    可惜……

    “年初的时候你同我说,方今宰相之中并非均出自关陇六镇,便如中书侍郎来济乃是扬州江都人士,前隋左翊卫大将军之子,或能做个突破口。”

    杨氏的眉头皱了皱,牵带着脸上的皱纹也有些加重,“我登门拜谒,也如你所说,只讲我多年未回长安,今次随意走动,不讲其他。可此人言谈之间依然多有冷淡,不似能从中接洽。”

    “另一面,南阳韩氏与弘农杨氏之间,因世家多成姻亲之故,早年间还有些往来,但那位黄门侍郎韩瑗以抱病为由,已辞了我两次拜帖了。”

    她话说得很轻巧,武媚娘却不由心中一沉。

    母亲年岁已不小了,但为了此刻这不进则退,甚至是不进则死的局面,还要在外走动,实在是让她心中不安。2

    不过这份焦虑并未表现在她的脸上,甚至并未让她开口的语气里有所迷茫,“在我预料之中。”

    “长孙无忌大权在握已有数年,与其说他和柳奭等人所结成的乃是关陇联盟,倒不如说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组成的朋党。”

    朋党比之简单的地域聚合,在利益诉求的提出上,意见还要集中得多。

    这对武媚娘来说,既是一个坏消息,也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倘若长孙无忌不松口,她要想继续上位,哪怕只是封妃,难度也要远比她当年入宫大得多。

    若要长孙无忌改变想法,也不知要用多少说客和利诱才能达成。

    倘在李治和长孙无忌的争权博弈之中,长孙无忌始终不肯后退一步,那么唯独剩下的一条路,也就是彻底将这位权臣扳倒了。

    这必然会是长安城里的一场地动山摇!

    好消息则是——

    长孙无忌拉拢的人手过多,形成了关陇六镇之中他一人独大的局面,总会有人看他不顺眼,想要打破这局面的。

    对他们来说,反正听从于长孙无忌的安排,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那么还不如试试,让自己成为这个新贵!

    这倒是给武媚娘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了。

    她沉吟了片刻,朝着杨氏说道:“我想再请阿娘尝试两件事。”

    杨氏并未拒绝:“你说说看。”

    她的政治敏感度不高,但她起码知道一件事,自己的命运是同这位二度入宫的女儿联系在一起的。

    若要晚年声名更进一步,便需先成全女儿的“拼杀”。

    因不便带信笺笔墨出入,耳闻媚娘再度开口,她连忙让自己的精神头再集中一些,以防漏记了什么。

    听得女儿说道:“其一便是,试试拜访固安县公崔敦礼。此人乃是博陵崔氏出身,那博陵崔氏自魏晋之间转徙关中,自此长居,重成气候,但比之李唐嫡系仍显单薄。”

    “我看他深谙明哲保身之法,虽为图在长孙无忌手下保全,涉足于吴王李恪一事,陛下近来还是有对其再进一步擢拔之意,不妨有所走动。”

    “阿娘不必与之诉说请托,只向其传达一个意思便好。他这套生存之道,是该继续奉行的。”

    让他该闭嘴的时候闭嘴。

    若是在陛下提出移驾万年宫之前,这出旁敲侧击或许不能奏效,现在却有了机会。

    杨氏应道:“我知道了。”

    “另一件事……倒不急于去做。”武媚娘的目光有一瞬的闪烁,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坚定下来。

    身边那两个加起来都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或许不会明白,她想要做出何种突破性的一步,将她养大的母亲杨氏却能看出她目光之中的破釜沉舟之意。

    “请母亲先稍待一阵,最迟到三月末,我想争取一件事。”

    “此事如能成,阿娘就不用四处走动了,且看看有哪些人能上门来访,哪怕只是送礼也无妨。劳烦阿娘将这些人的名字都给记下,告知于我,或许能在往后有大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