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娇软美人和她的三个哥哥

第134章 番外24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娇软美人和她的三个哥哥》第134章 番外24(第1/3页)

    【番外24】/晋江文学城独发

    一得到玉珠的同意,谢叔南就迫不及待赶回府中,将这好消息告诉给晋国公和乔氏。

    乔氏没想到竟会这般顺利,夜里在床帷间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

    晋国公按住她的肩膀,叹道,“夫人,还是早些歇了吧,明日还要去乔府与舅兄商量这门婚事呢。”

    乔氏侧着身子道,“你说,玉珠那孩子为何会答应三郎呢?她是心甘情愿的么?若她并不喜欢三郎,只是为了摆脱白家那门婚事才答应咱家的婚事……那这岂不是委屈咱家三郎了?”

    “玉珠是你看着长大的孩子,她是个最实诚不过的。我想她既肯答应这门婚事,说明心里对三郎也是中意的。”晋国公温声劝道,“前两天听到三郎想娶玉珠,你还不是挺高兴的么?怎么现在事成了,反而忧心起来。”

    床帷间,乔氏轻轻叹了一声,“前两天我只顾着替玉珠担心,所以有了破解的法子,自是欢喜的,也没多去为三郎考虑。现下冷静想想,我既心疼娘家侄女,也得心疼自己的儿子不是?阿缙和二郎的媳妇与他们都是情投意合的,到三郎这,我自也希望他能寻到个互相中意的好娘子。”

    十指有长短,人心有偏颇,乔氏其实也清楚,三个儿子里她最偏心三郎,是以对三郎的婚事,她更是想求个圆满。

    若玉珠并不真心待三郎,她自是不乐意的。

    晋国公也知道妻子的担忧,将人揽在怀里,耐心哄道,“你现在多想也无益,明儿个去见玉珠,亲口问问她的心意吧。”

    翌日一早,晋国公夫妇就带着谢叔南一同登了文庆伯府的门。

    文庆伯自打知道三郎和玉珠的事,那是激动兴奋的一夜未睡,只觉天上掉了个好大的馅饼,砸的他心花怒放。

    若女儿能嫁去晋国公府,日后便是国公府的当家主母,那他们乔家未来几十年的荣华富贵就不用愁了!

    有了晋国公府,还嫁什么洛阳白家?滚一边去吧!

    一听到下人通报国公夫妇登门,文庆伯喜的坐都坐不住,亲自出门去迎,脸上笑容就没消失过。

    自嫂子孙氏去世后,乔氏是愈发看不上自家兄长的德性,也懒得与他多说,只叫晋国公和谢叔南在前厅议事,自个儿先去后院寻了玉珠。

    与文庆伯的一夜未眠相反,玉珠昨夜睡得格外安稳,自母亲去世后,她再无一日睡得这般踏实。

    再不用担心所嫁非人,不用担心远嫁孤苦,也不用担心那些恼人的后宅关系,还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一定是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她,赐了她这样一场圆满。

    乔氏来到玉珠院里时,玉珠正拿着针线绣喜帕,一针一线,绣的仔细。

    她心情很好,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还是丫鬟提醒,她才察觉到乔氏来了,连忙放下针线,起身请安,“姑母万福。”

    乔氏抬手示意她起身,又打量她眉眼间的轻快灵动之意,心头稍定,面上露出笑意,“今日瞧着比前几日气色好多了,看来人逢喜事精神爽,此言不差。”

    玉珠脸颊泛红,如今再看乔氏,不但是姑母,还是自己未来的婆母,她的态度也多了几分恭谨,“姑母您快坐,金柳,沏茶。”

    乔氏施施然坐下,又拿起那绣棚看了会儿,大红喜布上只粗略有个轮廓,“这是要绣什么?”

    听到问话,玉珠脸更红了,小声道,“绣的是……鸳鸯。”

    乔氏的视线从绣棚挪到斜对座女孩儿的脸上,顿时觉着其他的话也不用问了——

    小姑娘的脸红,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只是她有些不解,这对小冤家是什么时候动了心?

    待丫鬟端上茶水糕点,乔氏就屏退旁人,亲切问着玉珠,“现下就我们姑侄二人,你这孩子给我交个底,你是何时对三郎有意的?怎的先前竟捂得这么严实,半点没叫我和你母亲瞧出来。”

    玉珠面红耳赤,很是不好意思,但心里将乔氏视作另个母亲,忸怩片刻,还是羞羞答答说了,“应该是十五岁那年夏日……”

    那年七夕,城中有诗会,儿郎娘子们结伴相游。她也去了,不料那日癸水提前,夏日青衫薄,血水沾污了衣裙,还是谢叔南提醒她,她才注意到。

    当时她羞窘极了,原以为这般丢人,谢叔南会借机嘲笑她。不曾想他却解了外衫,借她遮挡。

    或许从他将外衫递给她的那刻起,心底就萌发了爱恋的种子。

    “……不过那时我已与白家订了婚事,自不好有别的心意。”玉珠敛眉,她原以为这份情意将会永远压在心里,最终被她带入棺材里,彻底成为秘密,不成想世事多变,兜兜转转,她竟真与谢叔南成了。

    乔氏听罢,也感慨不已,“在感情这回事上,小娘子一向比儿郎们成熟的早,心思也敏感。你对三郎动心那会儿,三郎恐怕于男女之情还没开窍……嗐,说起来也是老天有眼,没叫你们俩错过。如今知道你们俩心里有彼此,我也能放心了。”

    玉珠自然也是庆幸的,福祸相依,若不是这恼人的孝期拖延,她怕是等不到谢叔南开窍,就成白家妇了。

    幸好,他们没有错过。

    晋国公府和文庆伯府本就是亲戚,再加上郎有情女有意,婚事谈的很是顺遂。

    乔家与白家的退婚更是顺遂——因着谢叔南在长安那么一闹,白思齐养外室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女方家要求退婚,名正言顺,毫无指摘之处,白家连先前下的聘礼都不好意思取回,尽数留给伯府,算作赔礼。

    文庆伯白得了一笔聘礼,还觉着占了便宜。

    乔少夫人觉着不妥,与乔文绍商议一番,决定将这聘礼还回去,省得叫外人说他们伯府短视肤浅。

    乔文绍也有此意,却不好与文庆伯正面对上,于是求到未来妹婿头上。

    谢叔南一听,二话不说就找上门,嚷嚷着要将白家的破东西都送回去,他们才不稀罕,留着晦气。

    文庆伯试图劝说,可谢叔南那混起来六亲不认的小霸王脾气,哪里是文庆伯劝得住的——

    虽有万般不舍,可为了晋国公府那更加丰盛的聘礼以及未来乔家的倚仗,文庆伯还是咬咬牙,派人将白家的聘礼全数归还。

    至此,前尘旧怨算是彻底断了个干净。

    因着玉珠才退婚,也不好立即就许给别家,再加上乔氏要赶往北庭探望长孙,一直到次年秋日,晋国公府才下聘定亲,约定婚期。

    虽说先前肃州城内已有两家结亲的风声,但晋国公府真正下聘那日,各大府上都惊愕不已,百姓们也议论纷纷——

    有人说,乔氏有心贴补娘家,才将那老侄女许给自家儿子。

    有人说,那伯府娘子是个有心机的,耍了手段才攀上这样一门好亲事。

    也有人说,国公府三爷与那伯府娘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有情意,只是阴差阳错,耽误这些年,终成眷属。

    在众说纷纭里,春去秋来,又过了两年。

    永熙六年八月十九,大吉日,宜嫁娶。

    在这秋高气爽,木樨飘香的日子,晋国公府世子谢叔南娶妻了。

    晋国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的婚事都是在长安办的,唯有这第三子是在肃州国公府上办,是以府上的奴才们一个个干劲十足,尽心尽力将这婚事办的挑不出错处。

    乔氏也对晋国公感叹,“这回总算不用长途跋涉,来回奔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