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

180. 大唐君主亡国秀(精修版)^^……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历史直播剧透]》180. 大唐君主亡国秀(精修版)^^……(第1/7页)

    要闭关自守,少接触那些极有可能是白眼狼的外邦人吗?

    这种想法一出李唐的君臣就控制不住想去行动。

    想去闭关,想去自守,想要安稳。

    李世民憋住心中的叹息,沉声道:“朕的贞观包容百邦,却落得突厥人反叛之局,最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他眼眶中似有泪花闪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非每任君王都能成明君,非每任明君都能从一而终,如此,可还要大唐成容纳百川之唐?”

    李世民是在问百官,也是在问他自己,是否要承担这份风险。

    众臣子沉默,好似在遥望未来。

    这个决定过于重大,不是他们一拍大腿就能做出回答的。

    许久,房玄龄道:“唐后百代,以唐为诫,应该也发出如陛下这般之疑问。”

    “而他们的结局,或许能告诉陛下,此事可为不可为。”

    他们遥望未来,在看那些闭关自守国度的未来。

    不用遥望得过于遥远,玄宗的下一任帝王是如何应对这些外邦人的?

    【安史之乱表面是结束了,但它的余韵却让巨唐变得破烂不堪,再无翻身余地。】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1」爱国诗人杜甫的这首《无家别》直接写明了天宝后的大唐。

    土地荒芜,城镇残破,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流氓遍地,百姓们无家可归。

    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犹在户籍上的百姓也因战后重建任务不断加剧而痛苦,空前浩劫下的大唐经济状况江河日下。】

    【但生活没有放过大唐,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却给了平定叛乱的将军们和安史余党拥兵自重的条件。

    这些将军在藩镇中,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2」,尾大不掉,皆是朝廷动不得的大佬。

    表面听命朝廷节制,实际上各自为阵,做山大王,割据着大唐的疆土,让唐政府成了摆设,根本管理不了一点点。

    中央叛乱,相应的……

    边防空虚。

    原本听话的外邦纷纷独立,吐蕃等外邦更是乘机而入,又把河西走廊、西域安西北庭拿走了。

    唐王朝疆域迅速萎缩,全盛时期的盛唐疆域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疆域萎缩至四百五十万「1」。】

    李世民目光沉沉,恍若看到一条巨龙被打倒后,试图翻身,但再无转圜余地的狼狈模样。

    他轻声呢喃:“缔造一个强大的大唐帝国需要大唐君臣民一百多年的奋斗,需要数代人的经营,但是让它内忧外患,葬送它,毁掉它,让它走向泥沼深渊,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只需要安史之乱短短的七年时间……”

    小李治在一旁憋住心中的浊气,“千里萧条,藩镇割据,外邦入侵,最后……”

    “苦的都是百姓罢了。”

    他虽小,但是看老父亲和臣子们讲多了,看多了,也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了。

    其余臣子的心情也是沉重得很。

    “土地荒芜也就罢了,百姓还要负担战后重建,这些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皆取自于民间,本就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哪里负担得了!朝廷施以压力,藩镇纷纷扰扰,谁也受不了。”

    他们脑中回想那副萧条的场景。

    这是他们一点都不想生活的地方,没有生活,唯余生存,苟延残喘。

    他们视线投向仙幕。

    重建安稳之世,需一群大能力者方可。

    做天宝后的君、臣、百姓定然很不容易吧。

    【大唐王朝在拥有一百四十年的辉煌后,因为安史之乱这个盛唐转衰的拐点,命运的齿轮转到了苦难的一百五十年。】

    【唐玄宗撕烂的大唐,后世子孙自然要缝缝补补。】

    【唐之衰亡,盖朝廷乃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1」

    人君不正,天下百姓不正,百姓轰然而起,则亡朝廷。

    接下来请欣赏由大唐王朝的君主们带来的人君正则国正,人君不正则国亡秀。】

    殿中的君臣,突然深觉不妙。

    “好像不是什么好话……”李靖久违的忐忑出声。

    “后面大唐都亡了,接下去的帝王能是什么好鸟。”程咬金吐槽。

    但吐槽归吐槽,他们还是控制不住期待,袅袅明君的出现。

    【乱世天子唐肃宗,执政五年,面对天子出奔、叛军肆虐的困局,他迎难北上,不惧叛军,亲率大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消灭叛军,迎回玄宗。

    初清明,志平祸乱,未有酒色昏荒之事。

    专注前朝事业,继承盛世之果,解决玄宗之病,活脱脱一个零零七工作狂。

    历史评价:肃宗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1」

    这个皇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认识的,李世民的眼中冒出满意之色。

    “就是这人,在天子弃国门之时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家将倾。”

    李世民对于这个人印象深刻,在仙幕吐槽他们唐朝不如大明拥有天子守国门的底气时,是这人挽回了他们一丝丝颜面。

    “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明君啊!”长孙无忌眼中充满希冀。

    房玄龄感同身受,道:“雅类圣祖,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啊!”

    原先他们看仙幕所透露的陛下晚年的所作所为,还为陛下没做到尽善尽美而遗憾,但他们现在一点都不遗憾了。

    遗憾个球!难怪他们的陛下会成为能够超越榜一秦始皇的榜三,就他们陛下从出生到逝世所做的那些事儿完美到被称为圣人他们都敢相信。

    后代子孙和他们陛下相比就是一个在夺目金乌旁的蚂蚁!

    “希望这个唐肃宗是能够从一而终的明君。”他们祈祷。

    希望这人能从蚂蚁进化成小星星。

    【缝补小能手唐肃宗边缝缝补补,边……下猛料。】

    熟悉的刺感席卷李世民的脊梁骨。

    李世民脊背发凉。

    他嘴唇微微颤动,颤声道:“朕,朕就不应该对后世子孙怀抱太大的期待。”

    刚刚还怀抱期待的臣子们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房玄龄右手撑住长孙无忌的肩膀,准备迎接方才不敢信,但是等会儿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刺激的史料。

    “感觉一定不是什么好话……”

    看来这人别说是小星星了,将会变成比蚂蚁还不如的尘埃。

    【唐肃宗过分专注前朝的事业忽略后朝,结果就是——宦妾交煽,甘蹈前车。

    前车之鉴不借鉴,还专门踩着前车之迹走。

    宦官与后宫的纷争再起。】

    李世民他们在想宦妾交煽的前车之鉴有什么。

    是汉朝从汉高|祖到汉献帝贯穿四百多年的外戚干政,宦官乱权,还是唐高宗的后宫干政,周皇登基,又或者是玄宗的小爱妃家族乱政,宦官胡搅。

    哦,原来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这前车之鉴如此多,这些唐肃宗怎么就不信邪呢。”

    别看程咬金是武将,实际上他脑袋瓜子可灵敏了。

    此刻,他内心充满了对唐肃宗的遗憾,甚至脑补出唐肃宗与宦官爱妃的一二三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