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天降猛才于秦始皇[历史直播剧透]》小哭包太宗哭了(精修版)(第2/6页)
都想点断的认同,他们的陛下,他们相信仙幕一定是看出了他们没有看到过的角度,才敢说出这句话来!
即使仙幕无法说出它的“根据”,但他们回顾陛下的一生,以积劳亏寿命的角度来思考,也能想到很多陛下有损身体的行为。
真心觉得不至于的李世民:“……”
不至于不至于,然后,就看到仙幕说到他觉得真的“至于”。
【从617年起兵到去世,出现在历史中的李世民从未停歇,高强度的征战南北,开拓大唐江山,高强度的勤于政务,稳定大唐江山。】
【打仗不是过家家,风餐露宿,夕不遑息,饥不及餐,生物钟是什么东西?在李世民这个老祖宗眼中那就不是事儿,生活作息毫无规律可言,条件艰苦非常。】
【一封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请假”诏书曰:朕少年时逢道丧,痛心疾首,以战会为俎豆,以干戈为章服。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1」
在那个时代,打战被放在第一位,战为饭碗,械为华服,夜间休息不及挥剑扫四方,食物果腹不及此战胜利。
“夜,帝以劲兵出贼不意,击大破之。至夜半,军临贼城。”——《新旧唐书.薛仁杲传》
睡觉?睡什么觉,打战去!
李世民出奇兵酣战一天,又围城一夜,终得唐灭西秦之战的胜利。
“一日八战,皆破之,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资治通鉴·唐纪》
“一日八战”“二日不食”“止有一羊”“趁夜密遣”,两天一夜,寒冬腊月,通日打战,不吃不喝,主打的就是一个能打赢就好。】
【“苦人”的战役最后的结果很‘喜人’。
结果就是
“戎衣沾马汗,头盔生虮虱”
年轻时身体欠费太多
中年时就“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恐登高后增剧。”这个出自《册府元龟·帝王部·封禅》的太宗原话,或许也是太宗无法去泰山封禅的一个原因吧。
积劳成疾,暗伤遍布
就像我们认知的一样,高强度征战沙场的后果自然就是——降低身体使用寿命。
疾病们蜂拥而至。】
仙幕越讲,李世民越心虚。
仙幕越讲,臣子们就越加心痛。
“陛下为拯危亡,登衽席,牺牲太多了。”
臣子们泪眼朦胧。
李世民:“……”
李世民无奈:“这些战役并非朕一人就能取得胜利,身边可是有数千数万的将士们作陪。”
就他还记得的,唐灭西秦之战之时……
李世民看向左监门大将军庞玉,笑道:“朕记得庞玉就曾在灭西秦之战中于浅水原南布阵,与朕一同击灭薛仁杲父子。”
“浅水原之战庞玉在,柏壁之战开山、叔宝在,介州之战李勣、咬金、叔宝在,青城宫围困宇文歆也在。”
臣子们心疼他,他知晓,但这一切皆是为国为民所做,且也不是他一人辛苦,臣子们都在。
李世民所讲的这些事情庞玉他们自然知晓,只是……
庞玉惆怅:“但陛下可还记得,当年秦州总管窦轨、长平王李叔良为增援敌后泾州也参与了此战,但一个病逝,一个战死疆场。”
为将者,身体衰弱在所难免。
在战场上待越久,对身体损害越大。
程咬金幽幽道:“陛下,这些战场上咱们确实都有人在,但从头抗到尾,夜不能寐的只有您啊。”
曾经觉得秦王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这句话有多好听,现在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战役对秦王李世民的身体损伤有多大。
秦琼摸了摸自己的肩背,叹道:“我一生戎马,受伤千百次,流血以斗量,现如今疾病缠身。陛下喜爱亲身犯险,冲锋陷阵,常年挨饿受冻,病痛缠身在所难免。”
军事天赋发挥到极致,代价就是透支了生命。
尉迟敬德拍了拍老伙计瘦削的肩膀,他这个老伙计身体也不行了,若是按照仙幕透露的叔宝去世的年龄,尉迟敬德心有所感,吧啦下手指头,老朋友也就五六年可活了。
尉迟敬德叹道:“陛下幼年身体底子就不好。也就因为多锻炼,勤弓马,身体才强壮些,但打天下难,看来这身体的亏损难补。”
要是容易补,御医们早就让他们亲爱的陛下长命百岁了,怎么会让陛下背负早逝的名头。
不过他可就活得久了,他记得仙幕就说过他活到了下一任皇帝。
尉迟敬德想了下自己为何能够活得那么久,缓缓道:“大器晚成之人身体尚且有一段混吃等死时间,隋炀帝大业末年时我已到三十而立之年,厚积薄发,此时身体状态极佳,以勇猛闻名,但陛下不然。”
尉迟敬德的话吸引了一众武将,尉迟敬德说出了他的分析:“陛下十八前勤练弓马,‘秦王十八举义兵’后可劲儿燃命,就像仙幕说的一路高光,拿身体当诱饵深入贼阵,冲锋陷阵,可不就亏损身体嘛!”
这话赢得一众人的认同:“昭陵六骏都被扎成刺猬了,在战场上耀眼夺目的陛下怎么可能被放过。所受之伤只多不少!”
“陛下打起战来三天不食,五日不洗的,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年纪轻轻就极限作战身体怎会好!”
或许太医们也诊断出来了陛下身体欠佳,但怎能猜到仅仅只活到了五十二岁。
就是不知陛下身体的暗疾未来应当如何解决。
陛下身体一日没解决,他们就一日担心。
【征战结束后,东征西讨组还能轮换着去休息,进入养老模式,但李世民这个皇帝可不能轮换。
登上皇位后“善始善终,无一日虚度”看着好听,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头到尾干!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华夏五千年第一治世不是吹牛吹出来的们,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登基四年把民生凋敝、外敌环伺拨乱兴治成治世局面,其中艰辛不为外人知。
及即位,精选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商略政事,至夜分乃罢。——《旧唐书·儒学上》
语房玄龄曰:昨日责怪王珪等人,悲痛自悔,恐公等不进谏也!——《新唐书·王珪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贞观三年,太宗谓裴寂曰:“朕孜孜不倦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和臣子商讨政事到半夜;怼了个名为王珪的臣子而夙夜后悔就怕臣子们不再进谏;思量君主处庙堂之高不能顾及地方,恐地方臣子不善待百姓而夜半不寐;臣子们的想法很多,身为帝王想要统筹兼顾,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这种做事战战兢兢的风格实在是与未登基前的意气风发少年将军有很大的不同。
并且这种风格直接延续到了贞观后期,
贞观十八年,问其村授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於宽乡。——《册府元龟·帝王部·惠民》
苍天呐,朕都下诏说每丁百亩了,雍州竟然有村镇只给百姓分发了三十亩,忧心得咱们的二凤觉都睡不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