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十大明君社死现场,天降猛才于秦始皇[历史直播剧透]》欲治世先治人(第2/6页)
道”“尧舜之道”和“为臣之道”,也是他自己的“为君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把“先存百姓”这件事情提高到最得高统治者重视的地位,提升成了国策,并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到自己的施政实践当中。
为此,他带臣子们探索出“安人之道”:不损百姓。
他们得出了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国家可以进行征税徭役,国家可以行军打战,但其征发必须以百姓的承受能力为限度。要重视切身实地的感受百姓们的需求,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生活条件,不能触碰红线,应当恪守底线。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当不夺农时!”】
【“必先存百姓。”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在着重宣扬祥瑞论,汉朝每个君主出生都自带祥瑞,皇帝在任期间需得有祥瑞作伴的封建制下,唐太宗首开先例,《贞观政要·论灾祥》曰:“朕之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于桀、纣?”「1」
做皇帝当天下太平,家给人足,得万姓之欢心,百姓敬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动作兴事,人皆乐之,发号施令,人皆悦之,对李唐一朝来说就是最大的祥瑞。「1」
李世民再次日常碎碎念:咱们一起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百姓,怀有谦恭和畏惧之心“称天心及百姓意”】
耳熟能详的话从仙幕上传下来。
贞观臣子们失笑,因为这是整日萦绕在他们耳边的大道理。
众臣子看向上首的李世民以及魏征。
为什么说耳熟呢?因为这些话几乎都是这两人在对话中说的,说给谁听?魏征说给皇帝和他们这些臣子听,皇帝说给自己和他们这些臣子们听。
反正,这些碎碎念他们听得耳朵都结痂了。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对视,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确实熟悉。
李世民默默叹气,这哪里是他的碎碎念,实际上应该说是魏征的碎碎念,虽然他也有说,但魏征说的更多!
李世民肯定。
魏征基本上每隔一天就得劝他这个陛下应当:“守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
每隔两天就得给他画一个大饼,说:“如此,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
最后再以成功范例引诱他,“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李世民暗叹,这些话就跟悬挂在马儿前面的青菜一样,诱人得很。
但没办法,谁他就是吃这一套!
大饼虽空,但它香味扑鼻啊!
以至于他这个皇帝现在已经把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刻在心上,只觉得有这些在就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1」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魏征的作用之大,在贞观初,人皆异论,妄图让他走偏道时是魏征时时刻刻在他耳边提醒他何为正道。
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
李世民赞叹:“就连华夏自古以来的勍敌突厥都能顺服大唐,若是没有魏征,朕……”
李世民沉默,其实魏征有时候也很糟心,每以规劝,进谏,都耻他这个皇帝不及尧、舜。气人的很
日日被拿来与尧、舜两位圣君做对比,李世民对此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种时时刻刻被隔壁家优秀娃打压的即视感,他幼时也经历过,只不过幼时他才是那个别人家的优秀娃。
不过即使如此,李世民不敢想没有魏征的日子得多难过。
若他为尧、舜,玄成就为稷、契,引他日慎一日,走正途,提醒他民为水,君为舟,提醒他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提醒他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1」
要是世间没有魏征,就如前方缺少引路明灯,虽可前进走到终点,但总归会摔几跤。
【论治中央之人。】
【擅长总结历史教训的李世民整合历代帝王治国经验,去治中央朝廷之人。】
【有什么经验可总结,无非就是尧舜禹夏商周与秦汉隋加上中间的魏晋南北朝。
作为一个第四个大一统封建制国家,他能够总结的经验大多来自秦汉隋。
他们借鉴秦隋为何两世而亡?除了历史惯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暴虐而亡,因为过度集权,因为唯君权是视,他们倒在唯皇独尊的□□体制,皇帝一旦选错人,满盘皆输。故而才有秦隋的贪官们还来不及发力,就因为选错了二世皇帝而亡。
他们借鉴汉朝为何可以兴盛,因为群英璀璨,群策群力。】
【《旧唐书·张玄素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的君主,乱七八糟的法制。
君主乃万乘之重,又欲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不中者……直接狗带?若这不中者乃是一郡,一县,最后那片地方直接民不聊生?】「1」
【皇帝一日万机,己多亏失,以日继月,乃至累年,最后会导致的就是……
唐太宗李世民也问了这个问题:“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自然不能尽善尽美。
最后只可能变成,朝政漏洞百出,民不聊生。】
【皇帝日理万机不见得就是励精图治,一日万机可能是断十事而五条不中,可能是劳累亏失,为王朝的灭亡抽砖减瓦,做国家另类的蛀虫。
皇帝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影响越大,要做的不是把事情都推到皇帝身边,合理分配工作才是真,哪能真的让皇帝一人兼数职,若真的如此,所带来的就是效率底下,错误愈多。
皇帝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要不得。
国家的治理就是一个同心圆,皇帝应当知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高居庙堂难以全面了解民间万事,所以无论这个皇帝如何英明神武、曾经有多么伟大的功绩,无所不管,发号施令,必定乖谬甚多,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1」
所以就要:合理分权。
所以就要:任用贤能共同治理。】
秦.前日阅120斤.现日理万机.始皇:“?”
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为王朝的灭亡抽砖减瓦,做国家另类的蛀虫?
宫殿内的臣子们悄咪咪的看向自家日阅120斤的始皇陛下,总有种自己的主上一不小心被打成国家拆墙工和国家蛀虫的内涵感。
秦始皇倒是不觉得被内涵到,他只是觉得那个唐太宗所说的其实非常有道理,他年少时觉得日阅120斤的奏折还能胜任,但当年岁大了就觉得身体不济。
同时伴随着朝廷日益稳定,地方上的迂腐势力也在逐步萌芽……
有一团灰黑色正在侵袭着本是白纸的大一统帝国。
试图腐蚀大秦帝国的地基。
作为第一个中央集权,前面没有任何参照物的皇朝,其实秦始皇才是最喜欢听仙幕介绍这些后世王朝的人。
他想知道历史规律是怎样运行,他从汉朝的世界看到道家的无为而治不仅仅能带来与民生息,也有可能带来官吏腐败,功勋后代成豪强,也看到了外戚干政,看到了一个强大帝国的逐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