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

18.第 18 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18.第 18 章(第1/2页)

    江大姑和李旭上次来看望江南,给她带了不少东西,江南一直想还礼回去,找不到合适的礼物和时机。

    这天碰巧听见办公室两个女老师在讨论有不要肉票的猪肉卖,她凑了过去,央着她们一起,左拐右拐到了黑市,一口气买了五斤,又到卫生院用病例单开了一斤红糖,另外带了一些小礼物,才往江大姑家去。

    骑车到村里时,正遇上下工,她不好横冲直撞,索性下车扶着走。

    路上认识她的人,跟她打着招呼,“小南来看你大姑呀?”

    江南笑着点点头,见人往她车头上挂的篮子里看装了什么东西,也当没看见,就是在这时,听见了村里人议论赵瑞和岑知青的事儿。

    她这才知道这俩是一对即将离婚的夫妻,心内不停感慨难怪六度空间理论说,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人。

    这也太巧了,世界真小。

    “姐!”

    江南正思维发散走着,就听见李旭的声音。

    她回头,只见李旭扛着锄头冲她跑过来,然后动作熟练地把锄头往车上一架,就将车接了过去,问她,“你怎么有空回来?”

    江南笑道,“天天吃食堂腻了,来家改善改善伙食。”

    李旭知道这肯定是谎话,她姐可能带了东西,生怕他妈不要。

    两人闲聊着回了家,江大姑见到江南很惊喜,“你怎么来了?”

    江南把篮子从车上取下来,将东西一样一样拿出递给她,解释道,“小妹不是快生了吗?我接下来可能没时间过来,就想着提前把东西带来给您,到时候您帮我捎去。”

    江大姑生了两儿两女,老大和老幺都是女儿。老幺三年多前嫁到了隔壁公社,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二胎了,那时正是江南备考的重要时期,不能跟他们一起去。

    江大姑摸了摸手上厚厚的细棉布,“你这是买了多少尺?”

    江南随意道,“肯定不够两身衣服。”

    实际她把手上离婚分到的布票都用了。

    她衣服够穿,这两年都不用做新的,过两年又取消布票了,用不上就全买了。

    江大姑又瞧她提出的肉,心疼地直吸气,大手拍了她一下,“怎么买这么多,钱多烧的慌!”

    江南调皮一般地闪过,将肉拎出厨房,交给原主的二表嫂孙秀珍,“二嫂,都做了吧,天儿变热了,不经放。”

    然后,坐到土灶面前帮她二嫂烧火、择菜。

    她二嫂也心疼,“这都做了能当饭吃!”

    “那就当饭吃!”江南笑。

    江南说来改善伙食,并不是虚的,江大姑这一手红烧肉可是拿手菜,全家人都吃了个肚圆,惬意地坐在院子里纳凉消食。

    只有李旭坐了会儿就又扛着锄头出门了。

    江南看了下手表,这还不到上工时间。

    江大姑见她疑惑,摆手道,“不用管他,这两天和赵瑞折腾自留地呢,说要种什么西红柿,白耽误功夫!”

    “种西红柿不是挺好的吗,怎么会耽误?”江南奇怪。

    江大姑给她解释,原本自留地除了种点儿自家吃的菜,剩下全用来种番薯喂猪。

    赵瑞今年不打算种番薯了,那二分自留地要全种西红柿,说是要种了卖,猪不够吃,就用卖西红柿的钱再买番薯。

    “你说说这是不是瞎折腾?”江大姑摊手。

    江南明白江大姑的意思,她认为卖西红柿可能会亏本,钱还不够买番薯,或者赚得不多,却要多倒腾一道手,浪费时间精力。

    这也正常,毕竟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菜,在村里人的认知中,菜不值钱、卖不上价。

    但村里不缺菜,不代表城里不缺。尤其本地不产西红柿,这年头运输业又不发达,西红柿在安城还是稀罕物呢!

    “大姑,您这话说早了,我觉得小旭他们能赚。”江南肯定道。

    这赵瑞还是挺有头脑的。

    眼下改革开放还未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萌芽,国家只允许农民小规模贩卖一些自己产出的农副产品。自留地不多不少,产量不会达到投机倒把的量刑标准;西红柿是稀罕品,定价略比其他蔬菜高一些也合理。

    也就是说,赵瑞和李旭说不准能合理合法地小赚一笔。

    事实上,赵瑞也确实是这样计划的。

    他这辈子打算立足本地,从生产源头开始做生鲜,先从优质菜贩子开始积累资本,过两年能大量承包土地后,就搞蔬菜大棚,扩大生产做生鲜超市,到国家允许私人长途贩运,他已经积蓄了力量,又可以做供应链,或生鲜超市连锁。

    虽然远不如上辈子,但已能衣食无忧,他可以安心陪母亲养老了。

    江大姑将信将疑,倒是李昶听了,思量了会儿,劝江大姑道,“妈,咱们家的地趁还没插苗,也种西红柿吧。”

    江大姑皱眉,还是不太愿意,李昶再接再厉道,“您什么时候见赵瑞做过赔本买卖,再者小南也说行,别人您不信,小南的眼光您还信不过?”

    “江南”可是从小就能挣钱的人。

    江大姑看看李昶又瞧瞧眼神期待的江南,思量半晌,犹豫地征询江姑父的意见,“那就种上?”

    江姑父抽了口旱烟,点了点头,可行。

    一家子就这样达成了共识,江大姑于是安排道,“那今天下午下工后,老二你叫上老三再去整整地,西红柿苗儿……先看看赵瑞那里有没有多的,咱跟他买,不行就自己育。”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江大姑又像想起什么似的,拍了一把大腿,起身往房间里走去。

    江南继续和李家人聊天。

    这时,有小朋友来找李昶的大儿子玩儿,在门外头喊人,“建设——”

    孙秀珍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回道,“川泽,进来吧!”

    江南就见一个长相清秀的五六岁小男孩,拉扯着弹弓进了门。

    小男孩没瞧见建设,左右张望。

    孙秀珍笑道,“上屋里找他去,他二姑给带了小人书,正带着妹妹在里头看呢,你也去一块儿去看看,等日头下去点再出去玩儿。”

    小朋友羞涩地笑了笑,就兴奋地跑进屋去。

    孙秀珍转头给江南介绍,“这是赵瑞的儿子。”

    江南认了认脸,跟她闲聊道,“是叫川泽吧?大川大泽,既有山有又有水,寓意还挺好。”还有点儿耳熟。

    赵川泽,在哪里听过呢?

    说起这个,孙秀珍犹为不满,斜眼瞥了一下李昶,抱怨道,“是啊,不像你侄子侄女,李建设、李爱红,你哥的书都白念了,就给孩子取这种上街一喊,百八十个人回头的名字!”

    江南好笑,原主和她的表兄弟姐妹确实都是上完了初中的。

    二哥李昶听了不乐意,辩解道,“建设祖国、爱戴红.军,多有意义!”

    二嫂根本不理他,继续跟江南闲话,“不过人家爹妈名字也好听,静秋、赵瑞,不像我——‘秀珍’,光大队上就四五个叫这名儿的。”

    “我觉得挺好。”江南还没说话,就听李昶斩钉截铁道,“优秀的珍宝,多好啊!”

    二嫂一听,转头羞涩地扭了一把二哥的胳膊。

    江南只觉突然被塞了一把狗粮,混着中午的红烧肉,有点儿撑。

    还好大姑回来了,给她递了张照片,“你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