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76. 第七十六章 。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76. 第七十六章 。(第1/2页)

    水镜:

    【提及宋元货币,很容易令人想到纸币。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更将纸币作为主要法定流通货币。

    事出皆有因,纸币凭什么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回顾历史发展脉络,先看一看宋朝之前的唐代货币制度有哪些变化。

    自汉武帝改始皇帝的“半两钱”为“五铢钱”,这种铜币形制延续七百多年。

    即,以重量为名称来命名铜币。

    有时铜钱的实际重量与名称「五铢」不符合,比如三国蜀汉的“直百五铢”实重远远超过了五铢,但命名规则持续着。

    时至唐朝,在铜币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改重量命名为年号命名。

    “开元通宝”,很多人误以为它是年号钱的开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使过「开元」作为年号。

    事实上,它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所铸造的钱币,其名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书写。

    「开元」意为开创新的纪元。

    此词汉代已有,班固的《东都赋》中写到“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通宝」一词从前未见于钱币之上,其意为通行的宝货。

    “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

    李渊铸造此钱币,是终结南北朝混乱的币制,赋予了唐朝钱币将会开创新纪元的寓意。

    大唐将掀起历史的新篇章,就从钱币形制开始,与从秦汉起七百多年的重量命名法彻底区分开来。

    唐高宗李治的乾封元年,铸造了“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自此,铜钱不再称「xx+重量」,而称呼为「00+通宝/宝/元宝」。新的年号钱形制延续千余年,直至清朝末年为止。

    别小看命名方式的变化,其背后体现出社会风俗习性的变迁。

    唐朝开始全面改称“年号钱”,正说明货币的威力在不断增大。其影响之大让帝王要在钱币上冠以年号以示皇权威望。

    不过,唐朝的经济并非完全以铜钱为主体。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中写到“唐时民间多用布帛处多,用钱处少;大历以前,岭南用银之外,杂以金、锡、丹砂、象齿”。

    绢帛在唐朝几乎约等于货币,对外邦贸易时无法使用,但在大唐境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绢,贵价丝织物,用作大额支付;布,棉麻织物,百姓们用其进行小额支付。

    买毛驴、买书画、买仆从等等,都能用绢布作为货币来支付。

    若是布帛难觅,则会实行实物经济,以物换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魏晋南北朝混乱多年,而让钱币流通更混乱,使得唐初的铜币供应紧张。

    在安史之乱后,物价大幅提升又让铜币不够用了,所以出现了铜钱与布帛兼用的情况。

    缺少铜钱的同时,大唐的商品市场规模超越了以往朝代。不只是境内市场,更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断扩大。

    “飞钱”应运而生。它尚且不能论作纸币,但已经具备票据汇兑功能,主要用于大额交易。

    让人们摆脱随身携带大笔铜币的麻烦,而以纸质凭证进行异地存取款。

    纸质汇兑制品的出现与印刷业亦密不可分。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被发明出来,为批量制作纸质凭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大宗贸易增加,外加铜币流通量不足,不仅仅催发了唐朝产生“飞钱”,在唐朝后期也让白银黄金贵金属进入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五代十国时期,因地方割据势力的各自为政,令币制无法统一而陷入混乱。

    宋朝建立后,未能似唐初形成强有力的大一统格局。从政治军事上看,弄丢了燕云十六州;从币制上看,亦形成了地方割裂状态。

    不再是统一使用铜钱,四川最先使用起铁钱。

    不同地域进行贸易,势必要进行铁钱与铜钱兑换。这就埋下了复杂的经济问题。

    举个例子,四川与的甲乙丙三地的铁铜钱比值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到甲乙丙三地的铜钱购买力有高有低。

    这时就需要高明的中央宏观调控,令三地经济平衡发展,否则会出现地方性混乱。

    此过程中更要警惕外部战争导致货币贬值。

    偏偏有宋一朝重文轻武,边境上就没几天真正太平过。

    恶性循环开启了。

    军事上的弱势,导致政治上的弱势,引发了经济上的混乱。另外,商贸规模越是增大,越是需要高执行力的经济政策去调控全国市场,但是大宋全都做不到。

    除了商贸交易扩大的因素之外,向辽金纳贡加剧了大笔铜币外流。

    由此在混乱中开启了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也加速了纸币的使用范围。

    时至元朝,政局终于大一统,开启了以纸币为主的时代。

    忽必烈本来想效仿南宋将铜币与纸钞并用,但后来听取开国功勋刘秉忠的建议全面使用纸钞。

    其原因有说与阴阳五行数术相关。说是钱币属阳,纸钞属于阴。中原是阳明之地,漠北是幽阴之所,元朝兴起于阴幽,则因用纸币。1

    不过,元朝不满百年的统治,并非没有铸造过铜币。

    一种是「供养钱」,顾名思义与敬神礼佛相关。

    另外,元武宗与元舜帝短暂铸造过用于货币流通的铜钱。

    官方规定要使用纸币,但是法令能有多少被贯彻执行仍是一个问题。

    民间仍有流通宋朝时期的铜币,也就不可能彻底禁止金属钱的使用。

    大面积使用纸币,究其根本原因与利益相关。

    被禁止流通在境内市面上的贵贱金属钱币,不是被窖藏起来,而是被统治阶层与豪富作高价流向了境外。

    铜币通过贸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现了用黄金换铜币的情况。

    白银则是大量流向中亚与西亚,那里主要使用银币作为货币,却也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严重的缺银问题。

    从中国运出的白银,以高兑换率流入中西亚,而让元朝统治阶层从中谋取了暴利。

    梳理从唐初到元末的货币制度变化,不难看出其根源与商贸市场逐步扩大息息相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对的就是中国与境外经济愈发相连的大趋势。

    大明如何建立货币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维,需要复盘前车之鉴,开辟出一条顺势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纪的朱明王朝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桎梏打压境内商业发生,封闭民间对外贸易,阻止金属钱币继续外流。

    从前几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明朝强行遏制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结果。

    比如关闭市舶司,让明朝中期的倭寇变为以明人商贩为主体。甘愿做刀口舔血的贼寇,原因无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经济政策基调时,是否详细分析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大明宝钞」的发行给出了答案。朱八八,他是真的不懂怎么弄钱。

    不用看更远,单说元朝力推纸币就是很好的借鉴案例。

    最初,蒙古朝廷注意到了金国币制的失败。

    耶律楚材曾经在金国为官,吸取金国通货膨胀教训,提出在发行元朝交钞时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请收藏】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