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网 > 古代言情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30. 第三十章 。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30. 第三十章 。(第2/3页)

    水镜前。

    朱元璋与朱棣呼吸一滞,不由身体前倾紧盯镜面,什么决定?

    咕咕太懂欲抑先扬。

    那些文治武功被描绘得越美好,大明的欣欣向荣越是触手可及,就越令人感觉不安在逼近。

    天空中,乌云悄悄凝聚。

    别看现在晴空万里,但不知何时就会黑云摧城。

    水镜:

    【朱元璋曾经下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他严禁宦官参与政事,不允许太监和朝臣有过密接触。

    朱瞻基彻底打破祖训,设置了内书堂,让翰林学士教宦官们读书。太监们变得有文化了,能帮着皇帝处理私人文件,极大增大皇上的办公效率。

    这会带来什么危险吗?

    历史上,东汉与中晚唐给出过经验教训。

    朱瞻基清楚他正在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吗?

    或许知道,但不在意。哪怕是魔刀,也是能被人操控的。他认为能用好这一把魔刀,恰似赵高在嬴政手下不敢作乱。

    宣宗之治稳步推进着,暂停数年的下西洋又搞了起来。

    当时郑和已经病逝,宣德九年,由王景弘接任,第八次向西洋而去。

    当时,朱瞻基三十五岁,正值壮年。

    个人推测他接下去可能实施的施政方针。

    朱瞻基懂军事,也懂文治。

    或许,等海上朝贡逐步恢复,大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有人又有钱。那时再向北扩大防线,将内斗两败俱伤的瓦剌与鞑靼一并拿下。

    推测只能是推测。

    下西洋的宝船未归,宣宗十年,朱瞻基猝然驾崩。

    死了。

    朱瞻基英年早逝,仅仅三十六岁,死得比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要早。

    此时,太子朱祁镇八岁,冲龄即位。

    对于朱祁镇来说,却与历史上少主登基的内焦外困截然不同。

    没有地狱开局,恰恰相反当时朝野平和,乃是一派盛世景象。

    没有藩王动乱,治国有道的文臣武将皆在。宫中,太皇太后张氏压阵,她不曾滥用外戚,更没让宦官们泛起风浪。

    一切似乎有序发展。

    朱祁镇有足够多的时间成长,学会怎么做有本事有担当的君王。

    从正统元年到正统五年,给足了他五年的时间学习。

    1441年,正统六年,朱祁镇十四岁亲政。

    后一年,太皇太后张氏薨逝。内阁“三杨”年事已高,渐渐淡出政坛。

    朱祁镇到了能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开始启用宦官,提拔身边的太监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同时放任喜宁之流。

    有人说年轻皇帝刚刚亲政,他要与成熟的文官集团对抗,不得不重用宦官去分权。正好他爹先破了祖制,给太监能处理政务的权利,这就名正言顺地用起来。

    这样解释倒也符合逻辑,却冒出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

    对谁委以重任之前,最基本的是要判断所用之人是什么品性。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自古以来,能以此为标准的皇帝没几个。

    即便朱祁镇不以此要求自己,可他但凡想过让大明向好的方向发展,总该有用人的底线。不能让能力不足、欺辱忠良、以权谋私的奸佞小人上台。

    王振、喜宁是不是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能力卓绝、刚正不阿、没有操弄权术的野心呢?或是他们曾经伪装得太好,把朱祁镇给骗过去了呢?

    答案:否。

    朱祁镇就是自私自利,从无顾全大局,更不谈以大明江山为重。

    第一案,与于谦相关。

    正统十一年,内阁三杨相继去世。王振的权力越发大了,开始向百官索贿。

    于谦任职巡抚,进京述职,他从未给王振送礼。

    不久后,于谦就被通政使李锡弹劾,被指控因未晋升而心生不满,擅自推举旁人取代李锡。

    随即,于谦就被投入了狱中,被判处死刑。

    李锡是受到王振指使,而这样荒唐的判决也是出自王振手笔。

    如此断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民愤四起,官员们也联名上书。

    于谦是什么样的人,那是有目共睹的。

    永乐十九年,他取得进士入朝为官,曾随朱瞻基平定朱高煦的谋反之乱。

    后来任职江西巡案,平反数百起冤案。

    再后来,巡抚河南山西,兴修堤坝、剿灭盗贼、助力当地农事等等,为官清廉,颇受百姓爱戴。

    这样的官员怎么可以因为王振的一己之私就被判死罪。

    所谓的罪名也根本不成立。于谦推举的王来、孙原贞,都是贤能之辈可当重任,压根就没有胡乱举荐。

    王振被逼退一步,编造借口说他搞错了,是以前有个得罪他的人与于谦同名同姓。把于谦的死刑改为了囚禁山西。

    这难道是公正判决了?

    必定不是。

    百官再次抗议,百姓联名在宫门前上书,周王、晋王也上奏请朱祁镇决断。

    在重重压力之下,朱祁镇不能再视而不见,只能释放于谦,让他官复原职为巡抚。

    于谦案看似平息了,但乱象已经黯然滋生。

    朱祁镇没有反省,他对于官宦的放任仍在继续。

    正统十二年,闰四月九日。

    喜宁看中了英国公张辅家的一处田宅向其索要,张辅当然不会给。

    得不到就毁掉。

    很快,喜宁让他的弟弟与自净家奴去砸毁那处宅子。

    那里住着向张辅租借农田的佃户,佃户的妻子怀有身孕,被喜宁的手下照打不误。在围殴之下,她不幸流产身亡,一尸两命。

    张辅,从靖难之役开始征战沙场,助朱棣登基。

    从永乐朝的平定交趾叛乱、随朱棣出征漠北,到宣宗时期辅助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可谓历事四朝,功勋累累。

    这起案件必须上呈给朱祁镇知晓,判案的结果却叫人大跌眼镜。

    喜宁立刻指出,张辅家也有自净奴。

    自净奴,就是自己主动阉割,但没被收入宫门的人。

    谁会没事切掉身体的重要器官,绝大多数都是生活所迫,想入宫才能活下去。可太监的名额是有限的,没入宫的只能自卖自身,到了权贵家成为家奴。

    法律上只有皇室才能用太监,自净奴不合法,不得皇帝允许不能养。

    朱祁镇以喜宁与张辅都养了自净奴为由,开始拉偏架操作。

    让喜宁花钱赎罪,继续在宫里当差。把他手下行凶的家奴充军,也把张辅家的自净奴充军了。

    如此判决,是朱祁镇明晃晃的偏袒。

    为非作歹的首恶不得惩罚,四朝老臣的尊严被踩在脚下。

    不难看出,在朱祁镇眼中从文臣到武将都比不过他重用的宦官。

    在如此朝堂氛围中,正统十四年来了。

    七月,也先率两万瓦剌大军南下,以迅猛之势向大同发起攻势。大同守军北上抵抗,双方在猫儿庄激战,明军不敌惨败,大同参将吴浩阵亡。

    大同告急,这则消息传入京城。

    朱祁镇当即做出决定,朕要效仿先帝与祖辈,御驾亲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哇叽文学网】 wajiwxw.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网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网|完结小说阅读-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